English

我们的家教存在问题(下)

1999-08-15 来源:生活时报 摘自《美国人的家庭教育》 我有话说

(接上期)

如果我们自由地接受孩子们的思想,与他们一块讨论,研究可能的结果,经常问“那样的话将会有什么发生?”“你会有什么感觉?”“别人会有什么感觉?”这样的话,孩子就会想到,在解决人生疑难的问题上,他有了同伴。另外,父母常向孩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乃是传播思想的好办法。许多人在他们成人之后仍然认为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父母,和父母的交心使他们受益匪浅。

中国的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,只习惯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,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,这种不平等的要求,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。孩子们到了一定年龄便不愿再向父母吐露心事,而去和同龄人交流想法。同龄人的经历有限,经验往往肤浅,思想也不成熟,孩子们虽在一起有过更深的交流,但大家都被同样的问题困扰,相对来说得不到提高,而父母却因不平等的待遇失去了与孩子进行交流、引导的机会。父母向孩子敞露内心,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信赖,加强了与子女的情感联系。这种交流在孩子逐步成熟时尤为重要。十几岁的年龄是孩子们的黄金年华,但也是多事之秋,父母与子女间在感情上有这样的密切联系的,就容易沟通,从而有效地避免少年期容易遇到的问题,使孩子顺利成长,而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是需要长期、有意识培养的。当孩子们开始询问:“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呀?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?”的时候,做家长的就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。那么谈多少,怎么谈?如果我们一语搪塞说:“没有什么,很好。”或“不关你的事,去玩你的吧!”我们就很随便地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,等于将一颗关怀他人的心挡在门外,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不关我们的事,正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,日后我们也就没有理由抱怨我们的孩子不关心父母。(完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